(资料图片)
乡村大席中,最使我难忘的菜就是“扣碗”。做扣碗,要先将菜盛到一个碗中蒸熟,出笼时再扣到另一个碗中。浇上老汤、调料,就成了一道色味俱全的佳肴美味。扣碗作为鲁菜的一种经典做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它的特点就是“吃啥不见啥”,何意?“整鸡拆骨,整鱼剔刺”,然后切块置瓷碗内清蒸,端上桌来清香四溢,品在口中鲜香醇厚,却不见半点鸡骨或鱼刺的存在,这叫做“吃鸡不见骨,吃鱼不见刺”。扣碗精致的做法反映出厨师的深厚功底,就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老夫子对扣碗也极其钟爱,所以在最具代表的“孔府宴”中扣碗占据一席之地,以至于在名震天下的“满汉全席”中扣碗也依旧备受推崇。
鲁南的乡村宴席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一般是八个扣碗:大酥肉、瓦块鱼、扣碗鸡、碗面子、龙眼鸡蛋、瓤白菜、豆腐箱子、油葱南瓜。热菜一般有四个:奶汤鱼肚、鸡蛋橛子、牛肉丸、老公鸡。凉菜一般有四个:粉条豆腐丝、豆芽、莲菜、醋溜白菜等,有条件的人家还在凉菜上面放些薄薄的牛肉片。整桌菜肴除四个炒菜四个凉菜外,其余八个扣碗全有汤,汤品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浓或淡。
其实乡村的“扣碗席”是一种程式化的做法,它看似简单其实也复杂。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乡村“宴席”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好东西除了猪肉还是猪肉,于是“扣碗席”就围绕着猪肉作文章。买几十斤猪肉,先把瘦肉剔下拼成片,裹上鸡蛋粉面在油锅里炸成酥肉。五花肉留下剁碎配上葱、蒜、姜和面炸丸子。肥肉先煮,八成熟捞出,猪皮上抹糖稀或蜂蜜再下油锅去烧。之后把烧好的肉切成韭菜叶薄厚的片状,切成两公分大小的肉方,把炸好的酥肉切成条状,连同炸好的丸子分别在扣碗里各自排放整齐,上面放上葱段、大蒜、姜片、大料、花椒、辣椒等配料,再配上一些豆腐和时令蔬菜,然后搭在七八层高的笼节里大火去蒸。蒸好后一碗一碗翻入盘子里,撒上一些芫荽与葱丝,浇上一勺用酱油和肉汤配置的高汤,热气腾腾,色味俱到,形若碗状,香而不腻。扣碗所用的高汤非常重要,www.nfysw.com制作高汤要选两年以上放养的母鸡煮汤,开水下鸡,旺火沸煮两个小时以上,达到色白、微黄、汤浓。汤煮好后放入土缸内。撇尽鸡油,加入花椒、葱、姜熬制成的葱椒油。
在我小的时候,在乡村吃大席是一件盛大而荣耀的事情,除了亲属外,村里人只要在喜事这天帮忙都可以吃上扣碗席。过去农村人家一年半载吃不上一回肉,只是在有大事的时候才能改善一番,但农村的“扣碗席”的分量一般都不是很充足,吃席的时候抢吃是难免的。坐席时,七八个人围一桌,筷子若雨,稍有不慎,就有人嘴里多吃了两片肉。不一会儿,扣碗里只剩下汤水,这时有人开始拉去一碗开始泡馍馍。然后有人嚷道“泡上,泡上”,看似招呼别人,其实是自己先端一碗把馍馍往碗里一捏……霎时间,手快的人端着扣碗泡馍吃,不好意思的只能吃个半饱作罢。每每如此,扣碗席常常是碗空盘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