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右)正在与村民交流茶叶采摘情况。 虞惠颖 摄

马静是国家电网安徽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主任,2021年6月,受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委派,到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启了他的乡村帮扶之路。


(资料图)

两年来,马静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同村“两委”一起,在盘活资源、增创集体收益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 提振种植业信心

金刚台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平均海拔1500多米,适合种植高山茶。现在,这里成片的高山茶树整齐划一,阡陌纵横;而此前,这片土地还是农户分散种植,茶树良莠不齐。

马静驻村之后,很快融入到村“两委”工作中,他马不停蹄地走访调查村里高山茶树种植情况。针对金刚台村多数农户因缺少劳动力导致茶园近乎荒废的现状,“土地流转”成了他最先考虑的方案。

“各家劳动力状况不同,茶园管护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荒废了,有的采摘工艺不精、卖不上价;如果能流转一块茶园,通过规范的管护和采摘工艺示范带动,就可大大提升茶园效益和村民收入。”带着这个设想,马静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村民协商,逐一做通思想工作。终于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将50亩私人茶园流转给村集体。

“我之前在外打工,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土地流转后,马书记鼓励我成立了家庭农场,委托我们承接村集体茶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收入也翻番了。”村民余鹏说。

“我们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父母年龄大了,农活儿忙不过来,高山上的茶园就只能荒在那里。现在进行了土地流转,荒着的茶园也能变成钱了。”村民余敦来说。

为了进一步拓宽当地产业,马静积极争取扶植项目。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质地,马静开始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荒山种植山核桃。

“我们今年2月开始主导山核桃整村推进,由政府统一采购,为当地农户发放树苗1万余棵,在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增加集体收入。”马静说。

目前,全村山核桃树保有量2万棵,已挂果1000棵,产出约12万元,预计山核桃将成为继茶叶之后金刚台村又一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将对当地农业发挥双重保障作用,真正成为金刚台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盘活资源 助力农产品输出

金刚台村盛产茶叶、香菇等农产品,但因缺乏宣传和品牌,产品难以对外销售。于是马静将目光转向“互联网+”领域,通过注册开发“皖美金刚台”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平台,累计更新特色农产品目录清单8批次,共完成226个订单,销售总额300多万元。

此外,马静还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当地土鸡、土鸡蛋、香菇等产品,实现了销量增长与区域品牌传播,让金刚台这片土地上的风物、风味儿有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我们家的土鸡蛋、香菇,再也不愁卖了。”当地养殖户程东林说。

金刚台村制茶历史悠久,传统方式制茶品质有保证,但苦于没有打响自己的品牌,市面价格长期上不去。

马静参与村集体招商引资,与茶企“品六瓜片”签约,通过社会资本对现有茶厂升级改造,增添先进设备,改建生产厂房。

“曾经我们村只能制春季茶,现在有了发酵室,可以制红茶,而且有了冷库,解决了茶叶的储存问题,再也不用担心采摘的茶青会浪费了。”金刚台村村民唐冬莲说。

得益于产品线的更新,马静与村集体联手茶企扩展出“金刚毛峰”“金刚瓜片”“金刚兰花”“金刚野红”4个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把金刚台茶叶从本地推向全国,实现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截至目前,全村投产茶园达到2000多亩,每年茶农可创收11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利近10万元,让村民的口袋结结实实鼓了起来。

农旅融合 打造乡村新名片

金刚台村林地面积两万余亩,占比约93%,先后获得国家级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六安市文明村等称号。但此前,金刚台村也存在“脏乱差”等问题。

为了整治人居环境,马静率领驻村工作队从河道治理入手,制定了金刚台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单,实地评选清洁之家,不仅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村规民约,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定期对村容村貌进行巡逻检查。

今年4月中旬,在马静的积极联络下,一支由当地茶厂茶商组成的约60人的旅行团来到金刚台村,开始他们的生态康养之旅。“这里的环境果真如马书记之前所说,山清水秀,茶叶品质也很出色。”第一次来金刚台村的茶商李女士说。

在环境整治的同时,马静向国网安徽电力申报专项资金,围绕旅游富民强村的主线,打造了登山健身步道小环线,增添红色历史故事“金刚台妇女排”广场雕像,并完善旅游驿站、旅游公厕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慢慢地金刚台村人气大增。

此外,马静为了拓展旅游业务,还利用村集体茶厂闲置期,开发室内团建场所,打造篝火广场,并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游客来这里“打卡”。

“让游客开展沉浸式的现场体验,加深游客对金刚台村的印象,进一步提升了金刚台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马静说,截至目前,金刚台村已累计接待旅游团60余个、散客5000余人,助力餐饮、农产品销售增收20多万元。

如今,在国网安徽电力捐建的金刚台村产业帮扶基地内,一座红色主题特色民宿酒店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大改善金刚台村的游客接待能力。在马静和村“两委”的带领下,金刚台村入选了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安徽森林康养基地,村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