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胜区城区图。
东胜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近年来,东胜区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旅游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作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伊克汗草原。
一是以景区建设抓手,有形促“三交”。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万家惠欢乐世界、秦直道等6个A级景区进行旅游品牌目的地创建升级工作;青铜器博物馆、广稷农耕博物馆、漫赖村党员教育基地挂牌“东胜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点”;以民族特色地区为重点,打造了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接待企业,建成全国工农业示范点2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家,完成4家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复核。扶持“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支支持打造特色非遗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创意等“文旅+”新业态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对累计完成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并于申请年度建成运营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完成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并建成运营的,可按上述标准奖励或者实行“一事一议”方式予以资金支持。
二是以服务游客为中心,有感促“三交”。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进景区”工作,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景区员工培训,融入导游解说,让游客在自然舒适的旅游体验中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教育。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创建行动,以九成宫4A级旅游景区为样板,通过在景区设立展板、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讲好东胜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将九成宫打造成为旅游促“三交”进景区示范标杆,景区在2020年被命名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深入落实“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常态化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览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目前,东胜区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8项,区级50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6人,区级传承人48人。
三是以群众为基础,有效促“三交”。作为全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东胜区持续打造“四季皆景、全域皆景”高品质文旅城市,组织参加了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广泛推介特色产业和旅游商品,促进了旅游与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以“暖城鄂尔多斯”为主题,将吃农家饭、住精品民宿、游工业园区、寻历史足迹、体验民族风情等纳入团队旅游线路,陆续打造了高原花鹿栖、1980老街区、绒都小镇等一批精品特色文旅街区,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让来自全国的游客和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全区共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亿元。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东胜区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带动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徐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