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重庆市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组织“三叶草”工作室开放日活动,并为多名专家和志愿者们颁发“三叶草”工作室智库团队成员聘书。
“科技+艺术” 戒毒新方式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南岸所心理矫治中心VR毒瘾评估功能室看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正坐在电脑前,头戴VR眼镜,接受戒毒治疗。
(资料图片)
“这是科技戒毒的一种方式。”重庆市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副主任郑玲介绍,VR毒瘾评估系统通过智能语音、虚拟仿真、三维模拟等技术,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通过自我代入感,深刻了解毒品的危害,从而对毒品产生厌恶,抵制毒品。
同时,戒毒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模拟场景的体验,形成心率、皮肤电导、脑电数据的采集,生成数据反馈和评估报告,还能形成心理干预治疗方案。
“然后,再通过我们的VR矫治系统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技术干预,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戒毒信心,降低心瘾复发率,实现智慧戒毒的科学效果。”郑玲说。
“我们开始一个游戏,用彩色笔画出一副自己自画像,可以是抽象画,不讲究形式……”记者随后在隔壁艺术治疗室看到,戒毒人员围坐在一起,拿着彩色笔在白纸上绘画。
郑玲告诉记者,这种艺术治疗方式能让戒毒人员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艺术手段疗愈心灵,激发美好情怀,并在这一过程中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南岸所心理矫治中心已拥有包括VR毒瘾评估矫治功能室、艺术治疗室、团体辅导室等10个功能室,组织场景沉浸体验、主观量表反复测试,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推动心理矫治软硬件工作提档升级,做到心理测试率100%,心理访谈率100%;团体辅导率100%,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100%,逐渐在全所形成关“心”、育“心”文化。
260余名心理互助员 已帮助6000多名戒毒人员
当天,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江北区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心理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多名专家和志愿者们被聘为“三叶草”工作室智库团队成员。
据介绍,女性戒毒人员有其独有的心理特征——敏感、脆弱、多疑、自卑等,她们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今年6月,“三叶草”心理矫治工作室正式成立,全面负责南岸所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希望把三叶草代表的“希望”“健康”和“幸福”三层含义传递给戒毒人员,让她们在矫治生活中持续学习,不断成长。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最关键的就是帮助他们守住‘最后一公里’,不能让他们复吸。”江北区爱心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韩永泉是此次受聘的“三叶草”工作室智库团队成员之一,他希望可以把社区康复和戒毒所康复结合起来,让戒毒人员出所后,尽快回归社会。
“今后,特聘智库专家团队、场所专业心理矫治师、志愿者三支队伍将携手共建‘三叶草’工作室。”郑玲说,同时,通过“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项目”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心理帮扶计划”两个工程 ,形成场所三级心理矫治网格,铺设出回归心理帮扶、社戒社康心理帮扶和社会爱心帮扶三条心理帮扶之路。
据悉,近年来,南岸所已经培养了260余名合格的心理互助员,帮助了6000多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通过电话和实地回访解戒人员1300余人次。
南岸所所长陈一峰表示,希望以“三叶草工作室开放日”活动为桥梁,通过面对面交流和零距离接触,让社会各界了解戒毒工作、帮助戒毒群体,打通面向所内戒毒人员,辐射所外解除戒毒和社戒社康人员“双线并行”的帮扶通道。